什么是社会情绪学习(SEL)?

SEL 是情绪健康与社会素养教育。
透过自我觉察与自我管理,我们学会好好与自己相处;
透过社会觉察、关系技巧与负责任的决策,我们用智慧与他人相处,
携手打造一个共好的家庭与社会。
SEL 的缘起 — 认知导向的教育不够完整
传统教育长期以学科知识与认知能力为主,但孩子在求学阶段、步入职场或建立家庭时,面对压力、冲突與挫折时,常常不知道如何处理情绪、经营人际、解决问题。那些看似“软”的能力,实际上决定了事业发展、身心健康与家庭幸福 —— IQ 只是起点,能否持续成长、合作与管理压力,很大部分取决于情绪力与人际力。
“一个人的成功,IQ占了 20%,其余 80%取决于EQ。” 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正是 SEL 被提出与推广的起点。
CASEL 与国际推动 — 从学术共识到政策整合
学术起点:CASEL 的成立
1994年,美国一群资深的心理学家与教育学者共同创立了学术、社会与情绪学习协作组织 (CASEL),致力推动 SEL 在校园的落实,融入主流教育体系。
CASEL 将 SEL 定义为:
SEL 是一个使儿童和成人能够习得并应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透过这些能力,他们能理解并管理情绪,设定并达成积极目标,同理他人,建立并维持支持性的关系,以及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SEL 的 五大核心能力:
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了解自己的情绪、价值观与优势,并能对自己保持真实与自信。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能有效调节情绪、管理压力、控制冲动,并设定和实现目标。
社会觉察(Social Awareness):能理解、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同理心,关怀多元文化与背景。
人际关系技巧(Relationship Skills):能建立和维持健康且有支持性的关系,并能有效沟通、合作与解决冲突。
负责任的决策(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能基于道德标准、安全考量及社会规范,做出关怀自己和他人的选择。
💡 CASEL 强调 SEL 不只是“技能训练”,而是一个持续的教育与生活过程,涵盖个人发展、人际互动与社会责任。
国际组织的支持
200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向全球各国教育部发布了实施 SEL 的基本原则,并将 SEL 视为达成 2030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SDG)“优质教育” 的关键因素。
区域与全球的进一步推动
2007 年,欧盟成立了欧洲社交情绪能力联合网络(ENSEC),系统性推动 SEL。
2015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强调 SEL 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同年,世界经济论坛(WEF) 呼吁全球教育体系必须积极培育 SEL 能力,以应对未来挑战。
国家层面的整合
在这些倡议的推动下,多个国家已将 SEL 纳入国家教育纲领或学校课程,包括:美国、英国、芬兰、澳洲、纽西兰、新加坡等。
中国的 SEL 发展
2012 年,中国教育部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在广西、云南、贵州、新疆、重庆 250 多所小学启动 SEL 项目,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框架,强调提升学生对自我、他人及集体的认知与管理能力。通过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与家校合作,营造积极校园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与责任感,促进全面发展。
在地方实践层面,上海静安区自 2009 年起,在中小学试点“社会性与情绪能力养成”项目。经过多年探索与改进,逐步形成了适合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并于 2012 年召开推广会,成为区域层面推进 SEL 的成功案例。
亚洲的最新发展
2024 年,台湾政府宣示将 SEL 作为打造“健康台湾”的核心策略,并于 2025 年正式启动 SEL 中长程计划。台湾教育部将五大核心能力融入小学至高中的课程与活动,并与 OECD、UNESCO 的国际愿景接轨。
计划聚焦五大面向:
在地研发:结合本土文化,开发适合台湾学校的 SEL 框架。
人才培力:提升教师、教育领导与师资预备者的 SEL 专业。
学校文化:营造支持性校园氛围,让 SEL 融入日常教育。
跨系统连结: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与非营利组织资源。
推广与国际连结:政策宣导、资源平台与国际合作,扩大影响与持续性。
有力的实证:SEL 真能改变学校与人生轨迹
Durlak J. A.(2011)综述约 270,000 名学生 的研究,发现 SEL 项目显著改善学生心理健康与纪律问题、减少校园欺凌、降低青少年酒精、烟草与药物使用率,并增强学习态度与学业表现。
Taylor R. R. 等(2017)追踪 97,000 名 幼儿园到高中生,参与 SEL 项目约三年半后,参与学生的平均学业成绩比未参与者高 13%。其机制包括:增强自我觉察、自信与学习动机、培养目标设定與压力管理技能,进而提升责任感与学习执行力。
Maurice 博士与团队显示:老师既是榜样也是受益者——实施 SEL 能帮助教师更好处理情绪、纾解压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与教学满足感,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课堂质量。
这些证据表明,SEL 的成效是跨群体、可复制的:学生更健康、更专注、学业更好;老师更有能量、学校气氛更和谐。
SEL 与 EQ:传承与超越
1995 年,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提出“情绪智商(EQ)”概念,促使教育界重视情绪与人际能力。SEL 可看作 EQ 的系统化与课程化升级:它不仅强调个体的情绪力與自我管理,更加入负责任的决策,把“情绪能力”转化为课堂上可教学、可练习、可评估的具体技能。
在 AI 与快速变动时代,为什么必须推广 SEL?
知识靠机器可迅速获取,但理解人、管理关系、在伦理与复杂情境下做决策,仍然是人的强项。
SEL 提供的是:情绪理解、批判性思维、同理与合作、抗压与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些决定一个人能否在不确定时代持续学习、保持心理韧性与建立有意义的人际网络。
这些能力并非“软装饰”,而是 21 世纪的生存能力——尤其在知识容易被 AI 替代的时代,情绪理解、同理、协作與自我调节是人类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
对学校与家长的实务建议
在学校:把 SEL 刻进课程与课堂日常(明确学习目标、常规练习、教师示范与评估)。
对教师:提供 SEL 专业发展,支持教师情绪管理与课堂带领技巧。
对家长:在家庭常态中练习自我觉察、共情交流与解决冲突的模型;家长是孩子情绪与社交学习的第一范例。
SEL,不是额外负担,而是教育的关键力量
SEL 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帮助孩子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学习力、工作力与幸福感的核心力量。它能让学生免于情绪与人际的绊脚石,从而持续成长。
对学校、教师与家庭而言,推广 SEL 是一项高回报的教育投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团队在 2015 年的一项成本效益研究指出:每投资 1 美元在 SEL 教育上,未来可为社会带来 11 至 22 美元的回报。
这些回报包括:学业表现提升、心理健康改善、辍学与犯罪率下降、更强的生活与合作能力、更高的就业力与收入、更低的医疗与社会成本。
总而言之,SEL 让孩子不仅会读书,更会生活、会合作,并成长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SEL,成就学习,也成就一生。”